清空記錄
曆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曆史記錄
近年來我國稻米生産和流通有了很大的發展,幫米生産加工與國内外市場的聯動性不新增強。由于精米加工能力比較弱,對稻米生産和流通的健康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所以加強稻米新産品的開發和生産已經成爲我回稻米産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稻米深加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稻米是地球上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約12億人口的主要食糧。人類的食物熱量有23%來自稻米。亞洲是世界上水稻主要生産區,稻谷産量占世界弱谷産量的90%。中國、南亞和東南亞是亞洲水稻三個主要産區,中國稻谷的産量占亞洲的38%,南亞占29%,東南亞占25%,其他地區占8%。中國是世界上100多個水朝生産國中的“米王國”,稻谷年産量占世界稻谷年總産量的34%左右。新中國成立以來,醒米的生産和流通得到了很大發展,稻谷總産量由建國初期的486.45億公斤提高到2007年全國稻谷播種面積爲2923萬公項:稻谷産量達18588萬吃。盡管其中2003年的稻谷産量降至1606.6億公斤,爲1985年以來的量低點,但2004年由于市場價格上漲、地方對農戶實行減稅和對糧農進行補貼等激勵措施,使稻谷産量又出現了恢複性增長。2007年稻谷種植面積43460萬畝,産量達1851億公斤,比2006年增長15%。東北地區2004年稻谷産量196.85億公斤,約占全國稻谷總産量的10.8%。從稻米流通情況看,東北地區稻谷年商品量在100億公斤以上,其中原龍江省70多億公斤,吉林、遼甯各20億公斤左右。東北三省糧食調出量約300億公斤,其中稻谷調出量就達60多億公斤,流向主要是東南沿海地區、京津地區和供應出口。東北稻來在國内有着廣闊的市場。尤其在沿海省份需求量更大。以2003年爲例。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8個省市的稻谷産量爲397.8
億公斤,稻谷的消費量爲593.9億公斤,産銷缺口達196.1億公斤,而2003年東北稻谷的産量隻有151.2億公斤,遠不能滿足需要,東北大米出口市場主要是日本、韓國、香港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少數出口到歐湖。少量的進口主要是品種調劑。
世界水稻生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以大于3%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各國地方對農業投資的增長速度減緩及水稻生産成本的上升,使稻谷生産的年平均增長率下降到1.6%。而我國建國50多年來,特别是開放20多年來,水稻種填面積增加了23.56%,稻谷單産增長234.34%。在近半個世紀中,我國水稻年播科面積約占糧食種植面積的30%,而年稻谷産量占糧食總産量的44%左右。尤其,世界緩稈稻谷育種源于中國,水福雜交優芬利用也在中國首先應用于生産。近期我國科學家初步揭開了水稻基因組的奧秘,驚奇地發現水稻基因總數竟然是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的奧秘,驚奇地發現水稻基因總數竟然是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調中基因總數在46022到55615個之間,并基本确定了其中1萬多個基因的功能,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國《科學》雜惠上中1萬多個基因的功能,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國《科學》雜惠上紀下半葉,我國稻米生産以其輝煌的成就爲解決占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做出了曆史性貢獻,對世界糧食安全也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中國稻米在世界糧食生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稻米加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據美國農業部2008年2月份預測。2007/08年度,全球大米産量爲4.2063億噸,比上年度增長0.7%:全球大米消費量爲4.2370億噸,比上年度增長1.1%。産不足需,期末陳存下降爲7207萬噸,比上年下降4.1%。全球大米庫存消費比爲17%,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爲1999年以來比較低的情況。2007/08年度,全球大米貿易量預計爲2936萬噸,與上年持平。2007年我國相谷年消費總量約18500萬噸左右。
随着我國糧食生産穩健發展,稻米的相對富象,食品工業用消委隻占1.5%,出口隻占1.8%。我國稻米除了口糧外,出口和深加工轉化率低,由于稻米加工處于視加工或相加工水平,對稻米的深加工不論在觀念上成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均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就出現了賣稻米難、稻米低價運營和大量壓庫,影響了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堵收,成爲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委問題。這些問題與我國稻米深加工工業相對落後,與稻米的産量不可分割。